莴莴莴笋

#02 工具类小程序的一点思考

独立开发者做的产品大多都是工具类型的,江湖流传着一个梗:独立开发三件套——记账、Todo、RSS。说的就是很多程序员做产品时都会从这三类工具开始。当然玩笑归玩笑,工具类产品自然有它的好处。

  • 产品价值比较明显。如果用户需要一个工具,那么他肯定是遇到了一个等待解决的问题,开发者只需要发现这个问题,然后解决它,那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产品了。
  • 推广和运营上相对比较简单。

半年来我上架了两款工具类型的小程序,虽然没赚到什么钱,不过也有一点思考,所以写一篇文章总结一下。

小程序生态

根据阿拉丁指数发布的报告,2021年微信小程序数量突破300万,小程序 DAU 超过 4.5 亿。

从访问次数来看,排在第一的是生活服务类小程序,美团、滴滴、地铁公交乘车码都属于这类,访问次数占比约40%,排在第二位的是旅游类小程序,代表小程序有携程、途牛,访问次数占比约15%,排在第三位的是网络购物类小程序,代表小程序有京喜、京东、拼多多,访问次数占比约10%。

从数量上看,根据阿拉丁发布的《2022上半年小程序互联网发展白皮书》公布的数据,网络购物类小程序数量最多,数量占比为21%,生活服务类小程序数量排第二,占比15%,工具类小程序和视频类小程序数量占比均为14%,排在第三位。

可以看到,工具类小程序分布是比较长尾的,数量占比大,但访问次数低,体现在产品上就是用户留存不高,当然这也符合微信对小程序“用完即走”的定位。对于独立开发者而言,小程序流量来得快,去得也快,所以流量来了就要及时沉淀、及时变现。

阿拉丁小程序总榜中,工具类小程序的常年第一是“接龙管家”,接龙管家官方在 2022 年 1 月发布的一条动态显示,接龙管家的日活已达到600万,可想而之收益自然是不会少的。

变现方式

小程序的变现方式大概分为直接收费、广告、导流这几类。

直接收费

根据收费的对象可以分为 to B 和 to C 。

to B 就是面向企业用户收费,比如“微商计算器”这个小程序,面向线下实体商店的库存管理软件,一年会员 ¥299。to B 的商业逻辑比较清晰,降本增效——要么能帮助客户降低成本,要么能帮助客户增加效益。不过 to B 产品的行业壁垒比较高,一般不是这个行业的人很难做起来。

to C 就是面向用户收费,是我们大多比较熟悉的商业模式,比如上面提到的“接龙管家”就采用了免费+付费增值的形式,用户可以付费开通高级会员解锁更多功能。

对独立开发者而言,在小程序里直接收费来变现是比较困难的,一方面是微信只允许企业主体的开发者开通支付功能,另一方面是小程序的用户付费意愿比较低,而且开发者竞争激烈,除非是很刚需的功能,否则一收费用户就都跑光了。

广告

广告是工具类小程序最普遍的变现方式,小程序的累计用户量达到 1000 以后,开发者就能开启流量主功能,在小程序内加入广告。以我的经验,一个日活 300 左右的小程序每日的广告收益在 2 元左右,当然,小程序的广告收入取决于 eCPM ,行业好,广告主推高预算高的时候 eCPM 就高,对应的小程序的广告收入也高。行业差的时候则相反,广告主砍推广预算,小程序的广告收入也低。

广告的本质还是用户的注意力,想要提高广告收入,一方面可以优化广告位,提高广告的曝光量,一方面就是需要提升用户留存,增加用户的使用时长。

导流

这个比较好理解,就是引流到其他小程序,一种是电商导购,比如接入美团外卖、饿了么外卖、淘宝、京东的分销平台,用户通过你的链接跳转完成购买后你获得佣金收入。另一种是直接卖量,给其他小程序导流获得收益。

推广

根据《2022上半年小程序互联网发展白皮书》的数据,小程序新用户的来源前五分别是:公众号、分享、搜索、快捷入口、视频号,这也代表小程序的推广方向:公众号导流、社交裂变、搜索优化。公众号导流和社交裂变我都没有研究,就简单提一下搜索优化吧。

微信官方文档给出了一篇 小程序搜索优化指南,可以对照看一下有哪些改进的地方。另外关于小程序的搜索排序规则,用户使用量和标题比重很大,也就是说用户使用量越多排名越靠前。标题中出现关键词一次,且标题的字数越短,排名越靠前。此外关键词频次、小程序加载时间、上线时间也对搜索排名有一定影响。